德鑫講堂---墨杠
德鑫講堂---墨杠
現象一、在印刷大面積實地或平網時,印品上(橫向與走紙方向呈90°)呈現有深淡墨色痕跡。嚴重影響了圖像色彩再現。分為有規律和無規律 1、沿印版滾筒軸向方向一排排細密排布(有規律,齒輪杠)。
原因1、由于齒輪長期使用磨損,間隙擴大,出現齒形、齒向、齒面光潔度等各項誤差,合壓后,齒輪間存間隙,在運行中就會產生顫動碰撞,引起機械震動,導致墨杠產生。
解決辦法:保證機器傳動系統各部件的精度與位置,勿使其發生過渡磨損,尤其要注意印版輥筒與壓印輥筒的齒輪。
原因2、齒輪間嚙合間隙過大,速度低傳動時發生嚴重碰撞,使印版筒轉動忽快忽慢。失去連續性不能平穩運轉。這樣印版與承印物產生表面磨擦,使網點被擴大拉長橢圓,產生等距墨杠。
解決辦法:①精確調整印刷壓力,盡可能使兩個齒輪在節圓或其附近處嚙合工作印實地壓力大點(減少側隙)印網點壓力小,同時版面兩邊盡量采用平衡線,保證壓力平穩以便好操作。
②嚴格地講,一副精制的齒輪在節圓上嚙合時,如果印版已選定,要想使印刷壓力合適,那么紙張厚度的選用是極其有限的。
③適當提高機器速度,這是因為齒輪在高速時因離心力的作用,運轉更平穩。很多印品,在低速時有墨杠,而高速時會好轉或消失。不同速度的平穩性不同。
原因3、標準新齒輪,粗糙度未達標。粗糙度不合格的齒輪必然在嚙合時,使運轉發生顫動,影響圖像轉移過程的均衡狀態。徑向跳動影響齒輪在節圓上的正確嚙合影響傳動平穩性、均勻性。
解決辦法:①用紅丹粉均涂齒面,對滾檢查(液態,粘度大點)。使齒輪必須在運動中處于高精度嚙合狀態。
②用白剛玉研磨膏帶負荷勻速研磨拋光,提高齒面光潔度,使磨擦阻力小,消除顫動。(粗研用磨粉、280#4小時,精研用微粉W40~W7,時間根據情況而定)。
③使用超高粘度的齒輪潤滑油,可以減緩印版輥筒和壓印滾筒齒輪間的(振動)磨擦。
原因4、齒形公差不合格,在嚙合過程中會使機器產生顫動,破壞輥筒間的動轉平衡。齒輪裝配有問題,齒形、齒向接觸區未達標,載荷分布不均勻。
解決辦法:更換齒輪。重新裝配,接觸斑點,齒高不少于45%,齒向長不少于65%。使齒輪載荷分布均勻。
原因5、雙面膠使用不當
解決辦法:采用低密度的雙面膠,會起到緩沖振動的作用。
原因6、印版設計有問題 ①無平衡線②印刷輥筒水平方向設計有寬而長的條杠和實地容易引起機器震動。
解決辦法:①加平衡線。
②重排版設計原稿,理想的圖案應 是斜線、曲線、波紋線等。同時避免大面積實地與小字、網點放在一塊版上。
原因7、壓力過重,在合印時齒輪產生較大的沖擊震動產生墨杠,壓力越重,磨擦越大,也越容易使印跡鋪展,網點擴大變形,產生墨杠。周而復始,版子的彈性消失。
解決辦法:合理調節壓力。
原因8、印刷齒輪,設計時齒輪模數選擇有誤。在齒輪各種參數中,模數主要涉及到齒輪的齒形強度,同時也涉及到傳動的平穩性。
齒輪傳動的平穩性體現在傳動重合度上。傳動時其重合度越大,參與嚙合的齒數就越多,傳動就越平衡。
對印刷機而言,實際載荷并不大,主要應照顧其傳動平衡性。
解決辦法:在保證齒輪強度和耐磨性的前提下,適當設計小模數齒輪,選擇合適的齒寬和螺旋角,可以得到實際所需要的重疊系數。
在適當選擇模數的基礎上,設計好合適的重合度,可降低齒輪的接觸應力,提高齒輪的耐磨性能,而且能避免因齒輪磨損而產生的齒形誤差,及因此而連帶產生的影響印刷時傳動的平穩性和準確性,導致印品質量不穩。
原因9、設計時壓力角選擇有誤,壓力角的大小影響著齒輪的齒形、壓力角大時,齒形輪廓的曲率半徑大;壓力角小時,齒形整體輪廓較為平直,曲率半徑較小,嚙合部加大。
解決辦法:選用較小壓力角,使其嚙合重合度增大,參與嚙合的齒數增加,提高傳動的平穩性。同時適當選取稍小的壓力角,對于因中心距變化而造成的側隙的變化量也相對較小,對傳動的平穩性影響相應也會小些。
原因10、版輥筒直徑選擇過小,齒輪嚙合區重合度小。
解決辦法:合理加大版輥筒直徑,使齒輪嚙合區加大。
現象二、印刷時有規律的一幅墨杠或多墨杠。
原因1、斷切刀刃太高,轉動時發生整機震動。
解決辦法:精心調節斷切刀高度,減少震動。
原因2、印版對接處的高出部分(固定位置)引起或印版對接空隙過大。貼版膠帶接頭重疊。
解決辦法:揭下雙面膠重貼,精心調整壓力。印版貼于版筒時,印版表面會因圓周性伸展而變長。不同型號的版材會因其厚度不同而各自有其固定伸展數值。
柔版在分色輸出膠片時,根據幅面大小,已經在走紙方向過行了不同比例的單方向縮版,所以在印刷前裝版時要根據縮版尺寸進行裁切,以期在印版貼在版滾筒上時,對接無縫、光滑,
不會搭接或在聯接點留有較大間隙。故在裁切時,應精確計算裁切長度。
例:1.7mm版,固定伸展系數為99
1、菲林縮版率=9.9÷版輥周長)
2、印版縮版率=(1-99÷版輥周長)%
3、印版長度=版輥周長×印版縮版率
4、裁版時實際多切0.5mm。
原因3、網紋輥表面有異物或齒輪震動,會使刮墨刀在工作時發生跳動,在網輥和印版上都產生一道厚墨區。
解決辦法:及時清洗檢查。
原因4、壓力調節不當,無論是正壓還是側壓過大,都會使印版口空隙處在轉動中與網紋輥或壓印輥筒沖撞產生墨杠。
解決辦法:合理調節壓力,并緊固。
原因5、網輥雕刻失誤,著墨排列錯誤。
解決辦法:更換網紋輥。雕刻重作陶瓷網紋輥應該具有的理想特點墨孔壁厚度小,穩定平坦,墨孔形狀及大小一致而且具有光滑的圓碗形墨穴,這樣才能夠保證傳墨時墨膜厚度穩定不變。
原因6、印版輥筒或壓印輥筒的表面跳動大,造成壓力忽大忽小。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墨量增多。
解決辦法:制造商或機器維修工檢測,更換合格的。
原因7、齒輪間存在異物,使兩輥筒在嚙合時發生跳動,壓印力忽大忽小產生墨杠。
解決辦法:清除齒根間殘留物。
原因8、印版印刷前受壓,局部變形帶墨量大或墨輥與印版停機后沒有脫離,墨輥自轉,損壞印版,使墨量不均勻。
解決辦法:檢修運動部位動作至合格或更換印版。
原因9、平衡線中斷引起振動。
解決辦法:將平衡線補齊。
原因10、制版的菲林質量或沖洗曝光不均勻產生。
解決辦法:同制版商協商。
原因11、印版輥筒平衡精度未達標。
解決辦法:平衡試驗輥面偏重≤30g。
原因12、齒輪(公法線)加工存在誤差相鄰節點之間距離不等,就會使印版輥筒表面線速度和紙張運動速度不均勻,導致印版和紙張之間產生相對滑移,圓點沿走紙方向被拉長(橢圓)而且末梢發虛。
解決辦法:檢查齒輪公法線變動量≤0025mm
原因13、網紋輥腐蝕起泡,引起轉動時,刮刀振動。氧化鉻陶瓷性質不活潑,不與化學試劑起反應。因此腐蝕起泡通常是同基底材料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。如果新墨輥或重新處理過的墨輥在幾個星期之內出現局部起泡現象,這表明在增加陶瓷深度之前便已遭到腐蝕。如果墨輥在長期使用之后出現起泡現象,可認為是由于油墨或者涂料長期使用下,網輥的基輥鋼材與噴涂層的基底層互不相容造成。一般情況下引起腐蝕反應的物質PH值或者很大,或者很小(高于12-14,低于3-5)。
解決辦法:查清原因,制造商更換。如果無法除掉或更換容易引起腐蝕反應的物質,也可以更換基底材料。不銹鋼是用在網紋傳墨輥上的最常見的防腐材料。
現象三、印刷時無規律移動
原因1、貼版膠的氣泡未消除,使印版局部不平高出受壓移動。
解決辦法:重貼或用針排氣。
原因2、氣壓是否正常(波動、泄氣)印版輥工作時抖動。
解決辦法:使用標準,正確的氣動壓力,工作時不得波動或有泄漏。
原因3、機器運行不是勻速,高速時印版輥離心力加大,轉動嚙合不好,齒輪、刮刀抖動帶墨量不均勻。
解決辦法:調整機速,保持均勻。
原因4、壓印輥筒的精度(含齒輪公法線、圓跳動、硬度、軸承)喪失或損壞。
解決辦法:可在機器上停機檢查壓印輥齒輪精度。
原因5、壓印輥筒不清潔,局部有臟物,使承印物加厚運轉中產生累誤差。
解決辦法:清潔。
原因6、印版輥往復運動和工作時的穩固性差。
解決辦法:檢査、緊固、增加穩定性。
原因7、三輥軸承磨損,受突變壓力影響振動。
解決辦法:檢查壓印輥、印版輥、網輥軸承超標,更換。